新闻中心
八面来风:如何避免电梯“吃人”
发布时间:2015-08-03 16:57  点击率:1055

八面来风:如何避免电梯“吃人”

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5-07-30 09:28:12


本期话题:如何避免电梯“吃人”


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,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,一怀抱幼儿的女子因电梯踏板松动,被卷入电梯内。这位年仅31岁的母亲,在遇险的一刹那,双手奋力向前,将幼小的儿子托举送出,旁人救下孩子,而她自己则在短短几秒内被电梯吞没。4小时后的下午2时许,当消防官兵将这位母亲从电梯内救出时,她已没有了生命体征。而此时,正在长辈怀抱里的获救幼儿,正在闹着要妈妈,让闻者无不心碎。

(据7月27日《扬子晚报》)

电梯惨案倒逼监管强化

□ 公孙好

7月26日上午10点10分,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内,一女子带儿子搭乘商场内手扶电梯上楼时,遭遇电梯故障。危险关头,她将儿子托出险境,自己却被电梯吞没后身亡。死者家属称,她上电梯前无人劝告,走到一半才得到电梯有故障的提醒。荆州那位母亲名叫向柳娟,年仅31岁。看监控视频,当她把儿子托出,自己却被吞没时,笔者只觉得铺天盖地的窒息。这一刻,已无法赞叹母爱的伟大,只剩一种生离死别的悲凉,以及对玩忽职守者的愤怒。向柳娟已然离世,原本活泼的儿子,在目睹这一惨剧之后,也已“不哭也不闹”。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。

电梯“吃人”又记下重重一笔。然而放眼全国,就会发现向柳娟只是电梯事故频发的受害者之一。今年3月23日上午,青岛市北区某连锁酒店内发生电梯事故,两名乘客身亡;今年3月9日,广州某商场内,一男童的5个脚趾被手扶电梯尽头的夹板夹断……有数字显示,从2005年开始,我国平均每年有约30人因电梯事故死亡。电梯成为我国城市最频发安全事故的领域之一。

将那些可能伤人、“吃人”的电梯从身边找出来,这是确保民众安全的最基本要求,也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。在荆州这一电梯事故中,电梯管理方显然有责任,比如缺乏提醒、踏板未连接好等。但除此之外仍有疑问:人掉进去后,电梯为何没自动关闭?这难免让人质疑:究竟只是维护问题,还是质量有问题?还记得2014年11月,荆州警方曾破获一起制售伪劣电梯案,伪劣电梯以各大品牌名义销往全国。那么警方对那些已售的伪劣电梯都进行追查、清理了吗?

每次发生事故后,舆论都会照例指向监管缺位。如何才能让监管不敢缺位,变得有力起来呢?仅靠呼吁甚至谴责都不够,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,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。

首先,必须以严厉追责来倒逼监管尽责。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第九十四条,虽然也有对监管人员依法追责的条款,但在历次电梯事故中,鲜见追究监管人员责任的案例。如今,在电梯行业的确存在诸多乱象,包括主体众多,责任不明;维保市场打价格战,“劣胜优汰”等。但是,监管是整个链条最重要的“把关者”,假如这一环节在事故之后能置身事外,又怎能有积极性?应建立在事故后严格追责的制度,结合相关法规,倒逼其不敢缺位。

其次,必须加强监管力量,保证其真有尽责的能力。截至2014年底,我国电梯保有量、年产量、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。在这些“世界第一”面前,监管部门早已无力应付。2013年11月有媒体称,青岛市注册登记的电梯有2.3万台,而主要负责此事的检验所持有电梯检验资格证书者只有52人。在佛山南海区,两三名监管人员需负责全区约数万台电梯。在这种现实下,要么壮大监管队伍,要么就要及时改变监管模式。在政府转变职能、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,通过发挥协会、企业、社会等多方力量,“多元共治”,充分发挥市场力量,建立起有效的电梯安全监管体系来。

如何管好急速增长的电梯是个难题,然而再难也不能拖延下去。生命从来不等人,就在7月27日上午,广西梧州市又有1名幼儿被电梯夹伤手臂。危险潜藏身边,坐视就是犯罪,但愿向柳娟式悲剧不要再重演了。

电梯隐患如何消除

□ 孙曙峦

7月26日事故发生后有媒体报道,知情人士透露,电梯之所以“吃人”,原因是商场在做电梯检修,电梯上到最高的时候是由一块踏板跟地面做衔接的,由于松动这才导致人一踩上去就踩空了,瞬间被电梯卷了进去。

诚然,踏板悬空相当可怕,但这一隐患并不能致人于死地。一般情况下,手扶电梯两端的踏板位置,下边都留有一个1米多的空间,用于安装机箱设备,人如果掉下去,除了被跌伤,不会出现大的危险。既然如此,为何当事女子会被电梯彻底吞没呢?

有专家表示,根据行业要求,手扶电梯两端机箱安装空间上方的踏板,都有触发装置,一旦打开踏板或者踏板掉落,电梯会迅速停止。但在此次事故中,踏板被踩空后,电梯并未停止。

踏板能踏空,电梯该停未停,双重隐患之下,当事女子不幸被电梯夺去了生命。这样的悲剧,让人痛心,更令人恐惧。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,逛逛商场,坐坐电梯,本是生活的寻常景象;若是坐次电梯就能送命,我们的生命安全哪有丝毫的保证?

从技术角度来说,电梯制造及维修根本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工作,只要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责任感,电梯就不会留下什么安全隐患,更不会致人于死地。反过来说,若是电梯出事,一定是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出了问题。

“海恩法则”告诉我们: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,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。那么可想而知,在此次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“吃人”之前,这部电梯肯定发生过不少轻微事故。但可惜的是,这些轻微事故都被管理部门轻轻放过了,以致于最终酿出电梯“吃人”的惨剧。

电梯只是工具,本身不会“吃人”,在每一部“吃人”电梯的背后,都站着一位甚至多位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。惟有对这些失职人员严加问责,才能倒逼相关工作人员恪尽职守,电梯安全才有保证,我们的生命安全也才有保证。